查看原文
其他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摘要

论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时代背景、核心主张和治理方略

花  勇(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摘   要:21世纪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国际社会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社会相互依赖度提升以及全球问题影响范围的扩大和影响程度的加深,要求中国共产党提出符合国际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国际社会期望的全球治理观念。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立足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继承中国传统“天下观”和新中国和平外交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崇高价值目标,在经济领域,建设开放、创新、联动和包容的世界经济;在安全领域,坚持共同、综合、合作与可持续的安全观;在生态领域,坚持共同、绿色和法治的全球生态文明观;在网络领域,建立尊重主权与协同合作的网络治理机制。习近平全球治理观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体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进入新时代。


关键词: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体制;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 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黄鑫权,等(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助教)


摘   要:“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述对“现实的人”“人民群众是在历史中活动与发展的现实主体”“人民群众是推动人类历史变迁与发展的决定力量”等重要原理作出了洞见性阐释、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为丰富“人民创造历史”根本观点作出了创新性贡献;体现了“为全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观导向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依归,鲜明展现了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实践,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发展了从人民群众中获取正确认识的思想方法、拓展了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领导方法、创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作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要求。深入阐释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新时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历史观;价值观;方法论

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历程、经验和未来走向

何  美(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摘   要: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70年,经历了初步构建、曲折整合、拨乱反正、转型重塑、创新发展以及全面深化等不同发展阶段。回顾和审视70年建设历程,提炼和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些经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遵循;契合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价值取向;应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锋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增强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性;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夯实意识形态物质基础,提升意识形态建设的现实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彰显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民性;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社会主义国际影响,寻求意识形态建设的世界性。


关键词:新中国70年;意识形态建设;历程;经验;新时代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路径选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的法律思考

陆海波,等(东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出了信息公开制度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作为事业单位的疾控中心和医疗机构是否应当对相关疫情信息进行公开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共企事业单位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现有的“最小存留适用”“最大限度适用”和“脱条例化”的公开路径理论均存在不同的缺陷。公共企事业单位作为一个整体对外虽然与行政机关存在相似性及差异性,但其相互之间也并不完全相同,公开主体与公开目的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及不同之处,因而无法适用统一的公开路径,需遵循“入条例化”和“脱条例化”的双重路径进行信息公开。当公共企事业单位同时符合“实质控制”“公益性”和 “弱竞争性”的标准时应当按照“入条例化”路径展开,否则按照“脱条例化”的路径进行公开。


关键词: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双重路径;入条例化;脱条例化

区块链赋能灾疫治理的价值逻辑、实践路径及其伦理反思

胡  芮(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


摘   要:近年来,作为新型网络底层架构技术的区块链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人类面对灾疫的实践活动既是社会非常状态下的治理活动,又是道德意志驱动的伦理实践。区块链技术因其具有多维价值特征与灾疫治理的伦理目标高度契合,有望为现有灾疫治理体系进行赋能。同时,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手段和灾疫治理架构,区块链赋能灾疫治理的伦理风险在于其可能超越了治理活动的边界。因此,需要警惕区块链技术对灾疫治理可能存在的价值偏离。


关键词:区块链;灾疫治理;实践路径;伦理反思

大数据在重大流行病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及展望

梅小亚,等(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重大流行病疫情都具备范围广、跨区域、全社会、全球性等重要特征,流行病疫情的全要素、全过程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大数据数字技术功能。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例,论述了大数据在支持临床诊疗持续改进、支持病毒溯源与分析、支撑流行病学调查与诊断、精准监测和研判疫情、有效排查疫情、远程医疗诊疗、准确预警疫情等疫情防控全过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大数据助力疫情期形势综合研判、构建适应于国家到社区“六级”联防控体管理决策系统、疫情期间科学化和精准化社会治理、AI 智能创新医疗产品、智慧医疗行业和疫情后期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方面的创新和应用,分析大数据在重大疫情防控应用方面存在的数据准确性、数据割裂、数据公开与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重大流行病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经济社会管理

基于创新价值链的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效率及其溢出效应

宋  敏,等(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摘   要:站在创新驱动改革的前沿阵地,长三角城市群在转变经济驱动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007—2017年创新活动数据,运用超效率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其创新效率溢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两阶段创新效率整体空间外溢效应显著,其中研发创新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经济价值转化起到抑制作用,经济转化阶段的效率对周边城市研发创新起到促进作用;两阶段效率间存在价值链外溢效应,其中经济转化阶段对研发创新阶段的价值链外溢效应为0.188,研发创新阶段对经济转化阶段效率值为0.071。


关键词:创新价值链;创新效率;长三角城市群;溢出效应

政府科技计划技术溢出效应评价研究

张  雷,等(河海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当前,深化政府职能、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对科技计划的评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科技计划的实施具有公开透明性、价值导向多样性和外部性等显著特点,其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容忽视。从政府科技计划中推广类计划的技术溢出效应角度出发,构建技术溢出效应的评价模型,并从溢出方、溢出途径、溢出接受方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政府科技计划;水利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绩效评价;技术溢出效应

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运行机理与演化发展研究

孟方琳,等(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摘    要:在大数据、量子计算、北斗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已迈入各类经济主体深度参与、多种产业融合集聚、新型业态和智慧模式不断涌现、价值共创效率迅速提高、相关标准和体系亟需构建的新阶段。从生态学视角,创造性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共生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研究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构成与特征,剖析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运用Lotka-Volterra模型探讨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内中枢企业种群与卫星数字企业种群的共生稳定性,重点分析了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演化目标、动力和过程,最后提出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互惠共生协同演化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数字经济;价值共创;生态系统;共生演化;Lotka-Volterra模型

基于破产模型的高等教育资源Shapley值分配研究

——以高考招生计划分配为例


魏  针,等(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招生计划分配是实现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招生政策、高校需求和主观因素等的复杂性加大了招生计划分配的难度。为实现招生计划分配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提出省属高校高考招生计划分配的破产模型及Shapley值分配算法,进一步论证招生计划分配的破产博弈是凸合作博弈,因此分配解是稳定且符合个体理性,进而讨论分配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有效性、匿名性、个体理性等性质对招生计划分配的现实意义。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招生计划分配的破产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合理性,分配结果不仅能有效避免主观因素影响,且符合实际分配规律,体现招生计划分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破产模型;招生计划分配;Shapley值;合作博弈

“98 房改”的历史与社会影响:基于利益分化的视角

方长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摘   要:自1998年全面停止实物分房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住房利益分化也日益突出。“98 房改”通过内部市场的方式在将计划经济时期由单位制所决定的住房利益差异固化,并一定程度上使之在住房改革过程中以及改革后的房地产市场中得以放大。尽管从市场角度理解住房利益差异是不可忽略的视角,但历史回溯表明,住房政策及其变动过程本身对利益分化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并且这种影响也会因为政策设置缺乏预见性而持续作用于改革之后的市场当中。


关键词:“98 房改”;住房制度;住房利益分化

包保责任制的信访演化博弈分析与政策启示

晏  清(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   要:包保责任制在基层信访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效果的充分展现还须地方政府推行合理的激励措施,通过策略性选择调节基层“包保团队”的行为偏好,以实现地方政府、上访者和基层“包保团队”三者趋向信访资源最优配置的均衡路径。通过构建包保团队异质性偏好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地方政府、上访者、“包保团队”三者参与的互动策略行为及其可能的复制动态和稳态均衡演进路径,并通过行动策略的仿真模拟研究包保团队偏好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既定的协议成本、上访者贴现成本约束下,地方政府以补贴流向为代表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基层 “包保团队”行为偏好,从而导致不同的稳态均衡路径,由此得出若干完善信访治理体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包保团队;信访;演化博弈;均衡策略

生态嵌入视角下地方政府动员型水环境治理的实践逻辑及优化路径

罗亚娟(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讲师)


摘   要:地方政府动员型环境治理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意味着中国环境治理出现新格局,环境问题改善出现新契机。浙江省“五水共治”中的水环境治理是典型的地方政府动员型环境治理。以“五水共治”“模范生”H市为案例,以生态嵌入论为分析视角,将传统生态嵌入式环境治理作为参照系,透视地方政府动员型水环境治理的运作逻辑,发现治理实践未能形成理想的生态效应是因为治理行动的重要结构要素具有以下性质:治理主体构成单一且具有“离地性”、政治性;伦理及价值层面,自然被过度客体化;治理目标缺乏系统观;祛地方化的科技应用;考核指标体系缺少对生态系统的综合考虑,约束机制局限在行政体系内部等。地方政府动员型环境治理向生态嵌入式治理的转变,需从优化治理主体结构、生态伦理、治理目标等层面入手。


关键词:环境治理;政府动员;地方性知识;生态嵌入;“五水共治”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名刊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不收取版面费、审稿费等任何费用,并按照规定向作者支付相应稿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